來源:搖籃網
不久前,《中國時報》頭版刊出了一張圖片:一位父親在騎摩托車時也不忘教孩子英文,后視鏡上貼滿了英文單詞,雙手也寫滿了生詞,兩個孩子雖然才上小學,但是英文已經達到初中程度。這個新聞引起了轟動,有的父母親買了書如法炮制,嚴格控制孩子的休閑時間,只要孩子早上一睜眼,便要求他背生詞,街頭巷尾也出現了走路時喃喃自語的孩子。我看了很不以為然,且不說開車或騎車背生詞很容易出車禍,傷及無辜,走路背生詞更易撞到電線桿。為安全起見,這一點不應該提倡。更重要的是這樣做對孩子的智力啟蒙不僅沒有意義,還可能有害。
有研究發現,在學前被強迫認字的孩子,初入學時會表現得優于其他人。到小學二年級時,在學校的表現跟其他小朋友差不多,但是在學習的態度上卻有顯著不同,他們比較被動,對很多事情不感興趣。再往后,往往狀態更不如意。
其實,光是認得字是不夠的,必須先建立心理詞匯。中文有很多詞語,從字面看不出它的意思,如光棍、風流等。有時添加一個字又常常會改變原有詞的意思,如“天花”跟“天花板”。雖然只多加一個“板”字,但如果孩子不知道天花板是什么,即使這三個字他都認得也猜不出意思來。省略一個字也是一樣,如“地理老師”跟“地理師”就不一樣。因此中文學習不只是認字,更重要的是建立心理詞匯,而這個詞匯是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對話,回答孩子無數的問題時不知不覺建立起來的。這就是為什么要閱讀給孩子聽的原因。還要鼓勵他提問題,讓他打斷故事,因為讀書的目的本來就是在建立心理詞匯。通過任何方式建立都可以,不一定只從書本上得到。
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個的個體,有他的自由意志。在不過分的情況下,應該給他一點自由度讓他享受他的游戲和童年。孩子的時間其實不應該每一分鐘都被控制,家長必須留給孩子一點做白日夢的時間。有才有,“自由聯想”是創造力很重要的一個來源。科學上很多重大的發明都是在散步、洗澡,心思不被占據,可以自由聯想時,突然跑出來的。
現在的孩子補習已補到像個機器人,若是把剩余的一點時間都拿去背生詞,連睡覺前都得聽英文錄音帶,就難怪有個姓徐的孩子要說“做徐某某很辛苦”了。
孩子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福報,只有在放松的心情下才會感受到福報的樂趣,千萬不可把孩子當作競爭品,天天鞭策他上進,要知道欲速則不達。
人生的路很長,,為何要趕在他未成熟之前,強迫他去做他還做不到的事,讓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對學習失去興趣呢?若是等孩子大腦成熟后再去教他,就會事半功倍。做父母的不要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要在乎幼年時多玩了一點時光,不要拔苗助長。孩子有快樂的童年,喜歡學習,以后才會自動自發,才會有所成就。如果孩子還沒上一年級便開始痛恨上學,那以后的日子就不知該怎樣過下去。
很多父母和老師讓的孩子一天練習寫幾個小時的阿拉伯數字及中國字,寫不好只好擦掉重寫,惹得小孩哭大人罵,好不辛苦。這么小的孩子每天感受到的都是失敗的痛苦經驗,這對孩子的未來很不好。幼兒園孩子手上的小肌肉尚未發育完成,筆還握不穩,他們左右腦也還未發育完成,所以一般學者都不主張在幼兒園教寫字。